2020年10月4日
常年期二十七主日 (甲年)

「最后,他派自己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说:『他们定会尊敬我的儿子。』但是佃户看见是他的儿子,就彼此说:『这是继承人;来!我们杀了他,就能得到他的产业。』于是他们抓住他,把他推到园外杀了。」玛窦福音 21:37-39
佃户的比喻中的这段描述实在令人不寒而栗。假使在现实生活中有位父亲派儿子到葡萄园去收果子,他必定会因为邪恶的佃户谋杀了他的儿子而惊愕失色。倘若他早知道这等恶事会发生,他必然不会派亲生的儿子去邪恶的佃户那里。
这段经文部分的用意是要使人看出理性思考与非理性思考的差异。经文中的父亲派出亲生的儿子是因为他相信佃户是讲道理的人,他觉得佃户会尊敬他的儿子。然而儿子所面临的却是一群邪恶的佃户。
面对因邪恶而生的极端非理性言行是一个令人惊骇、绝望、恐惧又困惑的经验,但是我们应当避免陷入这种负面情绪。相反的,我们应该谨慎地分辨自己是否面临到邪恶的意向。假使比喻中的父亲分辨出邪恶的临在,他就不会派遣自己的儿子了。
我们也应如此。有些时候我们必须明白指出邪恶的临在,而不是单单用理性去分析处理问题。邪恶是非理性的。我们不能期望与邪恶讲道理或是谈条件;我们只能抗拒邪恶,而且必须全力抗拒它。因此耶稣这个比喻的结尾是这样的:「那么,葡萄园的主人来到时,要怎样对待那些佃户呢?他们回答说:『他要毫不留情地消灭那些恶人。』」(玛窦福音 21:40-41)
今日让我们一同反省自己是否曾面临邪恶的意向。记住这个比喻带给我们的教训:生活中往往可以用理性处理事情,但有些问题只能寄望天主的正义。当我们面临完全的邪恶,我们需要依靠圣神的力量及智慧,学习分辨的技巧,并且勇于指出邪恶的临在。
主,恳求祢赐予我智慧及分辨的能力。恳求祢帮助我以理性面对那些心胸开放的人,也恳求祢依祢的圣意赐予我坚强的勇气以及祢恩宠的大能。亲爱的主,我将我的生命奉献给祢,愿做为祢所用的器皿。主耶稣,我信靠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