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
常年期第22主日(甲年)

耶穌轉身對伯鐸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認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瑪竇福音 16:23
耶穌對伯鐸說了重話是因為伯鐸對耶穌說:「主啊,千萬不可這樣!這事絕不可臨到祢身上!」(瑪竇福音 16:22) 伯鐸口中的「這事」指的是耶穌稍早在眾人前預言自己將要遭受迫害並面臨死亡。伯鐸聽了便感到驚恐憂愁,他無法接受耶穌的預告。他不願意耶穌「上耶路撒冷去,長老、司祭和經師要使祂受許多痛苦,並且要殺害祂,但是第三天祂要復活」(瑪竇福音 16:21)。因此伯鐸表明自己的憂慮,但是耶穌卻嚴厲地指責了他。
倘若這不是來自主耶穌,而是出自他人之口,那麼這番斥責顯然是太嚴厲了。伯鐸只不過是表達他對耶穌的關心,為什麼耶穌就稱伯鐸是「撒殫」呢?這其中的道理確實不容易接受,但這也顯示出天主的意念遠高於我們的意念。
我們應該知道耶穌即將面臨的苦難及死亡是世人從未見過的聖愛的舉動。在天主眼中,耶穌自願地接受苦難及死亡這件事正是天主所能賜予世界最棒的禮物。因此當伯鐸將耶穌拉到一邊,說:「主啊,千萬不可這樣!這事絕不可臨到祢身上!」伯鐸其實是基於內心的恐懼以及人性的軟弱而去干涉主為了世界的救贖而自願犧牲性命的決定。
耶穌對伯鐸的回應是為了讓他感受到「神聖的震驚」。而這也是天主聖愛的表現,目的是讓伯鐸克服內心的恐懼,好能接受耶穌光榮的苦難及使命。
今日讓我們一同反省自己心中是否對愛的犧牲奉獻存有抗拒的意念。愛的實踐往往沒有這麼簡單;許多時候它需要極大的勇氣或是需要個人的犧牲。你是否準備好在生命中擁抱愛的十字架呢?當我們身旁的人面臨十字架的召喚時,你是否願意陪伴他們,一路上支持鼓勵他們呢?今日讓我們一同祈求天主的力量及智慧,好使我們在生活中能學習用天主的角度看待一切事物,特別是生命中的一切苦難。
主,我愛祢並祈願我能時時向祢獻上愛的奉獻。願我不要懼怕祢賜給我的十字架;願我總能鼓勵他人不畏犧牲,一生跟隨祢。主耶穌,我信靠祢。